Search

我曾經很怕結婚,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過年,
常耳聞許多夫妻,過年除夕、初一初二該去誰家就能吵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我曾經很怕結婚,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過年,
常耳聞許多夫妻,過年除夕、初一初二該去誰家就能吵個沒完,
我深怕自己會掉到這類漩渦中,所以一直恐懼婚姻。

今年過年,第一次除夕夜跟男子家人吃飯,
雖然我個性不怯場,但也變得少言。
吃著不一樣的食物,聽著不同的成員聊新年願望。
餐桌上聊著天,忘了聊到什麼,
男子的媽媽說了一句:「其實每個世代都不一樣,不用比較啦。」

是啊,每個世代有各自的困難要解決,
而困難與痛苦都無法量化比較。

就好似簽完結婚書約的當晚,我有一股難言的感受,
忽然就好想哭。

想起我媽說,她看到我簽名還是覺得捨不得,因為往後女兒就是別人的了。

以往,我抗拒的就是這個,
我不願一再被提醒「嫁出去之後就是老公家的人」,
我也不願看到父母親的捨不得是因為「女兒長大終究就成了別人家的媳婦」,
好像又更印證了我再也不是我自己。

我在心裡做好多次深呼吸,然後慢慢學習將這些針刺從心窩拔除,
我把那些尖銳安然整頓好,輕撫我的傷口,也握起母親的手,

媽媽心疼我,因為當年她也是這樣,變成別人的了。
雖然老公愛她,兒女也開心成長,
她始終想念她的家,因為嫁出去後,家的定義都已經不一樣了,
她往後的每一次回家,變成回娘家,而夫家才是她的家。

她心疼我,也是心疼自己,
我現在知道了,所以再次認真地對她說:

「我沒有變成任何人的,我還是我自己,我永遠都是妳女兒,
我只是多了一個身分而已,
我沒有嫁出去,我只是結婚了。」



除夕夜那天,陪男子與家人吃完年夜飯,換他載我回家,
「走吧,下一站妳家!」

我們在我家繼續過年,連他都拿到了紅包,一路守歲到午夜。
等真的回到住處已經半夜一兩點,雖然累了點,但今年過年我很開心。
我提出除夕夜那天我們兩個家都去吧,他也完全沒問題,

其實等到我們這個世代,過年要回誰家這類的事,
已經能更溫柔的對談,
但偶爾還是有一些痕跡,會讓我察覺身為女兒與兒子的不同之處。


就像在簽下結婚書約時,有一種莫名重量從筆尖到紙上,
我覺得不太真實,但又想著這輩子不跟這個人結婚我大概會後悔。
簽完名之後領了不一樣的身分證,後背有著另一個人的名字。

這一切,好像沒有差太多,又好像很不一樣。
簽完名我曾一度恐懼並執著,我從今往後會變成另一個身分,我不再是熟悉的我,
所以焦慮不安,總想起媽媽心疼我的那幾句話。

但其實,女兒不是「變成」另一個人的太太,
我們只是「多了」另一個身份,

我們不會因為結婚而失去自我,我們還是自己。


說到底,那些反覆思考的眼淚、委屈、恐懼、焦慮,

都只是每一個世代的女兒們想要回自己的家,
想要自由的回家時,有人隨時會歡迎妳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